首日回顾 | 聚焦全产业链,大咖齐聚魔都把脉包装可持续!IPIF国际包装创新大会精彩绽放!

 

10月14日,IPIF 2021国际包装创新大会在上海龙之梦万丽大酒店召开。本届大会在中国包装联合会的支持下,由励展博览集团主办,与会人员均来自政府、NGO组织、行业协会、知名院校、海内外500强终端企业、创新包装企业等,首日就迎来约8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大会以“全产业链视角解读包装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法规解读、解决方案梳理、商业化解析三大维度,食品饮料、餐饮外卖、日化及电商物流3个分论坛,从“可回收、可降解、易循环”入手,围绕包装的“减量化、可循环、再利用、可重构、可再生”的概念,全方位揭示可持续包装的现状与发展未来。大会邀请了行业专家、企业大咖们针对各终端行业发展的关键热词展开分析和讨论。洞见名企思维,把脉行业趋势,透析Z世代包装新风向,为企业的发展献上良策。

 

主论坛

“全产业协同为包装可持续发展提速”

顶层思维碰撞

 

14日上午的全体大会由中国欧盟商会环境工作组主席常新杰先生主持。在开幕式上,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助理副总裁王文杰先生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亚洲包装联合会第一副主席王跃中先生代表中国包装联合会致辞。

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助理副总裁王文杰先生

中国包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亚洲包装联合会第一副主席王跃中先生

 

随后进入演讲阶段,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兼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先生、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塑料项目负责人王韧先生、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兼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副组长王永刚先生先后分享了自己的精彩观点。

温宗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主题: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政策最新进展

温教授认为,塑料本身并不是污染物,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且难以降解,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环境危害。塑料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已上升为全球焦点和国际议题。近些年,我国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不断出台,目标正日渐清晰和严格,污染防控正在走向系统化。

 

从《2020年塑料污染治理意见》到《2021年“十四五”循环经济规划》,再到《2021年“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每一阶段的政策都在之前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新措施。2020年塑料治理政策提出了具体的时间与地域目标,聚焦生产、消费、废弃后处理处置等生命周期多环节;将原有仅关注塑料袋的目标,扩展到大量一次性塑料制品,极大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措施由单一禁限拓展到循环经济各个维度。但这一政策也在一定程度带来消极影响,比如导致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疯涨,产业链扩张过速,可降解塑料及其适宜的场景应用缺乏科学评估。

2021年“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延续发展了2020年的政策精神,并进行了一些内容上的保留、新增、细化和淡化。比如,在塑料废弃物回收方面,提升农村地区塑料回收的高度,重点在提升设施,并建立有利于规范化回收的制度;在可降解塑料替代方面,新增降解机理评估与影响研究,规范应用领域,明确降解条件、处置方式,防治产能盲目扩张。围绕塑料包装和快递包装,2021年“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以源头减量、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塑料逻辑清理整治为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

王韧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塑料项目负责人

主题:建立塑料包装价值链合作机制

主讲人通过分析国内外塑料包装循环经济发展阶段,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需要更多企业采取自愿行动,形成塑料包装循环的基础体系。

 

串联包装价值产业链上下游,主要有三个工具,即上游创新、回收标签、责任延申。其中,一个好的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需要专项、持续、充足的资金来做支撑,并且有明确的目标,来实现包装的收集、分类和回收。如果不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包装资源的收集和回收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规模化发展,数千万吨的包装材料仍将进入自然环境。

 

上游创新主要表现为采用上游创新思维模式帮助实现去除、重复使用、材料循环三个关键循环经济创新战略,雀巢、LUSH、Globelet、JOL等多个国际大品牌的产品包装均在探索这些方面的可实施路径。可回收标签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可以链接品牌和消费者,而非仅仅呈现给消费者的符号,主讲者希望未来能用更好的回收标识体系来建立整个包装价值链的合作。

王永刚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

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物资再生协 会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主题:中国本土双易标准及双易标识出台及推广的意义和实践

中国是一个塑料大国。2020年中国产生废塑料约6000万吨,其中填埋量约为2100万吨,占比35%;焚烧量约2200万吨,占比36.6%,遗弃量约为100万吨,占比1.7%。回收量约为1600万吨,较2019年下降15.3%,废塑料总体回收率为26.7%。盘点近几年中国废塑料物理回收率数据,一直在30%左右徘徊。

 

要提升废塑料回收率,主讲人认为设计是关键因素。发展绿色设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产业链共同合作,其二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针对于此,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两大行业协会牵头,16家企业共同发起的“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制定了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评价(简称双易标准)。

 

从理论上来讲,所有的废塑料都是可以回收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后端有没有完善的回收体系和再生设施.所以双易标准从立项和标准的思路都是从后端废塑料回收体系和再生环节出发,在前端塑料制品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易回收性和易再生性,提高废塑料回收率和再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率。

 

先锋对话

主题: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协同为包装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速

主持人:常新杰,中国欧盟商会环境工作组主席

嘉宾:

  • 王跃中  中国包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亚洲包装联合会第一副主席 

  • 温宗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 王韧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塑料项目负责人 

  • 周宛棣  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话题:

1. 中国塑料污染治理意见更新给包装行业与品牌方应用端带来的思考与借鉴意义

2. 源头治理:如何从设计角度出发,制定适应包装可持续发展方案

 

食品饮料分论坛

在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刘旭的主持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主任朱蕾、卡夫亨氏研发创新中心负责人刘峰、天津盈创汇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健、旺旺集团研发中心总处长陈俊江、麦可门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市场开发经理苏玉芬、芬欧蓝泰标签(上海)有限公司北亚区业务经理吴天枭、康宝莱(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营运总监张永健、UPM 特种纸纸业产品经理刘旻妍分别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演讲嘉宾从各自角度探讨了企业在包装可持续发展上的创新和实践,对绿色材料与“颜经济”的融合发展、“小众文化”的设计创新挑战、宅家场景下的食品饮料包装材料的机遇、除功能需求外的情感诉求如何满足等话题各抒己见,透析Z 世代食品饮料包装新风向。现场观众认真聆听,频频拍照,记录下这一珍贵的时刻。

餐饮外卖分论坛

在励展博览集团助理市场经理张晓婷女士的主持下,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主任钟怀宁,夏晖供应链北亚区副总裁承天英,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南璇,乐乐茶品牌营销总监张骏,美团外卖青山计划包装创新高级经理张涛,周黑鸭包装主管周徐,知支之(上海)商业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孟庆刚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

 

演讲话题涉及可持续发展下的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包装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中的探索、可持续加持新生活、数字化营销方法论、外卖包装绿色供应链建设、打造“锁鲜”包装护城河、建设餐饮绿色供应链体系等。针对绿色餐饮,众位嘉宾还从构建食品安全、成本控制与可持续需求“铁三 角”,如何借势包装食品化浪潮进入发展“快车道”,餐饮包装减塑的普及纸张未来应用空间三个方面开展圆桌讨论,观众们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

日化电商物流分论坛

在励展博览集团项目经理刘志岩的主持下,尼尔森 IQ 市场研究公司研究总监陈奕霖,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周宛棣,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监金学迎,京东物流包装技术经理尹承志,芙伦卡妃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郭瑜,网易严选高级包装技术工程师李书琴,ICIS 安迅思高级分析师Helen McGeough,ICIS 安迅思塑料回收分析师Tan Jia Hui,ICIS 安迅思业务发展经理张菁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

本场分论坛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塑料包装创新、如何通过包装提升细分市场的品牌优势新环保形势下电商包装的挑战与机遇、轻奢化妆品包装创新趋势、网易严选绿色包装行动、塑料回收在循环经济中的可持续性和作用的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日化在电商物流场景下的消费场景,嘉宾们畅所欲言,从打造绿色低碳的供应链体系、助力包装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观众们积极提问交流,热情高涨。

大会举办首日,与包装行业相关的各行各业代表现身,几十位嘉宾相继演讲,金句频出,为观众开启不同视野,一朵朵鲜明的思想火花在碰撞、交汇,全方位把脉全球可持续包装的未来发展趋势。